《讀故事學語法》
以廣東話為母語的兒童在學習語文初期,在中文語法的運用上會遇到較多困難,而閱讀正是吸收知識和增潤語言的最佳方法。
聾童/聽障學童因聽覺受損未能在幼年時期獲得一個完整的語言系統,因此更需透過閱讀來吸取語言訊息。
透過淺白的文字、句式和豐富的故事情節,讓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,潛移默化地習得基本的中文語法概念,有助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。
設有專為家長編寫的「語法小知識」和「家長導讀」,備有內容理解及讀後延伸問題供家長參考。
為增強聾、健學童語文學習的效果,本系列設有網上的手語輔助閱讀系統及工作紙,供家長免費使用。
「語法小知識」
橙 3-1 紅螞蟻和黃螞蟻
「這」和「那」是指示代詞,用來指示或區別人或事物。當人或事物跟說話人的距離較近時,用「這」作指示,如「這是我的貓」;當人或事物跟說話人的距離較遠時,就要用「那」作指示,如「那是王老師。」另外,還可以用「這兒」、「那兒」來指示處所,如「我的貓在這兒。」、「那兒有一本書。」等等。
橙3-2 可以和我玩嗎?
「在」和「正在」是體貌詞,表示動作的持續進行,仍未完結,如「小貓在睡覺。」、「祖父正在看報紙。」等等。
橙3-3 健忘的小蜘蛛
「沒有」是中文語法裏的一個否定詞,用來否定動作、事情的發生或完成,如「諾諾沒有做功課。」、「東東沒有洗手。」等。
橙3-4 大黃蜂和小黃蜂
在中文語法裏,要表達動作已經實現或完成了時,可在動詞後面接上「了」,如「喝了……」、「說了……」、「做了……」等。「了」是體貌詞,表示動作實現或完成,如「小明喝了一杯水。」表示「喝一杯水」這個動作已經完成。
橙3-5 小蜻蜓學滑雪
在中文語法裏,要表達某種經過學習而獲得的技能時,我們可以使用情態動詞「會」 ,如「媽媽會做蛋糕。」、「美兒會彈琴。」等等。
橙3-6 珍貴的盒子
在中文語法裏,要表達某物品屬於某人,還可以用「……是……的」句型,在「的」前加上表示擁有者的名詞。如「這個手袋是媽媽的。」、「這件玩具是小狗的。」、「這本書是爸爸的。」等等。
橙3-7 大手牽小手
比較是孩童認知事物的方式之一,中文語法中的比較句可用來比較事物的數量、性質等等。將兩種事物作比較時,可使用介詞「比」,如「哥哥比妹妹高。」,即表示「哥哥」的高度超越了「妹妹」; 要指出某種屬性超過所有同類的人或事物時,則使用「最」,如「表姐最高。」。
橙3-8 家庭旅行
在中文語法裏,表示過去曾有的某種經歷或完畢的動作時,可在動詞後加上體貌詞「過」,如「小麗去過日本。」、「我學過手語。」、「爸爸跟我說過這個故事。」等等。
橙3-9 妹妹不見了
在中文語法裏,表示疑問時,可使用疑問句。疑問句有多種表達形式,其中一種稱為正反疑問句,如「你是不是小學生?」、「爸爸是不是七點回家?」、「你的書包是不是黃色的?」等等。回答「……是不是……?」正反疑問句時,通常用「是」或「不是」。
橙3-10 蘋果樹
在中文語法裏,要用形容詞修飾名詞時,可在名詞前面加「的」構成「的」字短語,如「美麗的彩虹」、「好吃的水果」等。如果想對所描述的事物的性質作程度上的區分,可以在形容詞之前加程度副詞「很」,如「很美麗的彩虹」、「很好吃的水果」等。
商品評價
目前沒有評價。